智能制造/ 2021/5/19 8:44:00

智能制造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省首批“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建设为主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方向,及早部署、及早启动,基本形成智能制造的“四梁八柱”,智能制造工作经验得到高兴夫副省长批示。智能制造的深入实施驱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位列宁波第一,“246”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速14.2%、持续领跑宁波。1.做大核心产业。聚焦光电信息、机器人、智能家电等主攻产业,出台智能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能级优化升级。做强特色载体,以舜宇集团为核心布局打造智能光电小镇,小镇成功列入省级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列中国特色小镇50强第9,年产值已突破160亿。全力打造机器人智谷小镇,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落地勃肯特、尔必地、力松注塑等重点项目,小镇成功列入省级第四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招引优质项目,成功承办中国机器人峰会并实现峰会会址永久落户,峰会规模档次和余姚智造影响力持续提升,带动一批智能制造项目签约落地。2020年,全市新签约光电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四大关键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162.5亿元。培强企业主体。深入实施单项冠军三年行动、“350”企业梯队培育,培育壮大舜宇智能科技、伟立机器人、天瑞精工等智能装备企业, 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省隐形冠军4家、宁波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4家。特别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链更趋完善,全市关联企业达150多家,基本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品类。2.做实改造应用。坚持多层次、多形式为传统产业升级换挡加注“智能”因子,狠抓智能化改造,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广泛发动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改造、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展智能化改造,近三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超800个,其中2020年290余个,基本实现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狠抓数字化试点,深入开展数字化工厂试点,重点选择一批有条件、有资金、有能力的骨干企业开展生产线升级、系统集成,精心打造成套装备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项目。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项目15个、竣工投产10个。狠抓网络化互联,深化“企业上云”工程,全面推广“互联网+制造”模式,引进落户中国云城、吉贝克、积梦科技等大项目、好企业,与中国联通、云镝合作建成“余姚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创建单位,累计推动5000余家企业“上云”,省上云标杆企业5家。3.做优创新生态。始终把创新作为智能制造推进的核心驱动力,引育创新平台,组建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引进成立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研院、中科院协同创新体、诺丁汉(余姚)智能电气化研究院等高水平行业创新平台,有力推动科技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其中,浙大机器人研究院落户科技潜力企业99家、宁研院已孵化或引进产业公司23家。集聚创新人才,出台“25条人才新政”,大力推动“姚江英才”计划,高质量搭建余姚人才创业园,全市集聚各类高端人才6000余人,2020年新增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95人,特优以上人才28人。其中,机器人产业领域集聚甘中学、孙云权、李万林等专家团队,进一步夯实了产业人才储备。突出创新转化,支持企业真金白银搞研发,全市已成功研发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列明的十项国家级标志性产品中的七项,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浙大机器人研究院攻克触觉传感器技术难题;智昌集团、舜宇智能科技、伟立机器人等骨干企业的主打产品得到推广应用。4.做强服务保障。坚持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加快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智能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整合超1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发展,以创新政策调动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参与热情。近三年全市累计兑现各级智能化改造政策补助资金超6亿元。强化合作保障,依托中国机器人峰会,广泛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会、项目对接会等专项活动,成立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余姚指导组,培育三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30家,为企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化改造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出台“350”项目贷款融资贴息、担保贷款政策,累计为30个项目提供政策性贷款4.3亿元、贷款贴息2300万。加大土地、能源等资源保障,完善工业土地弹性出让、“土地超市”机制,对智能制造领域重点项目用地按土地基准价的80%确定出让底价,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