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产业/ 2021/5/21 8:30:00

重点产业

围绕国家、浙江省和宁波市产业发展导向,坚持智能化、服务化、融合化和绿色化方向,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机器人及集成、节能环保、精密模具、高端装备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五金、电动工具及工量具、橡胶及塑料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一)加速壮大三大千亿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三大千亿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竞争新优势。1、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基本建成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重点设计研发适用于私人、出租、公务领域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布局充电或换电式纯电动新能源客车。支持传统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向应用领域部件、总成制造方向发展,包括新材料内外饰件、精密压铸件、底盘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为主的汽车关键零部件,积极开发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快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超级电容应用管理系统、商用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电驱系统等动力能源系统,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整车电控技术以及培育配套充电设备等关键产品。——汽车零部件高端化。重点发展万向节总成、传动轴、减震器等底盘件、无级变速器电池阀总成、助力马达、汽车传动制动系统、汽车维修检测系统、汽车模具等领域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档次。大力支持动力电机和控制系统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加快提升传统机械加工件、橡塑件、冲压件等技术和生产水平。实施路径:一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加快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配套供应项目;二是以吉利汽车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项目,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是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建设,做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四是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余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路线如图3-1所示: 图3-1 余姚新能源汽车及管件零部件产业发展路线图 2、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形成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地。发展重点:——光学电子。瞄准光学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沿,重点发展光学零件、光电产品和光学仪器整机。镜头领域包括手机镜头和车载镜头,大力发展大光圈、小型化、超广角等新规格光学镜头,推进车载激光雷达关键元器件、和车载像素像式智能大灯等研发开拓;做精做专360度全景相机、VR影像模块、双目视觉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光电应用产品,推进摄像模组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重点研发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X光血管成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D成像仪等医疗用光学精密仪器设备,推动整机仪器向小型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集成电路。重点发展芯片设计、特色工艺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与基础材料等领域。围绕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感知和工业自动化等方面,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推动IGBT等先导科技领域产品向集成化、功率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高压电路、射频电路、锗硅工艺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加快突破大面积倒装芯片球阵列封装技术和双芯片封装、三维系统级封装(3D SIP)、多元件集成电路(MCO)等多芯片封装技术,加速推动先进封装测试技术水平和能力,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智能终端产品。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部件、模组和器件、智能信息终端和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突破汽车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自适应巡航、安全驾驶等重点技术,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动力电机、北斗导航定位仪等汽车电子产品;创新发展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语音耳机、骨传导喇叭/麦克风、智能睡眠仪等智能可穿戴产品;着重发展NB-IOT智能电表/水表、环境噪声监测仪器、机动车尾气遥测装置,推动电子仪器仪表向数字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实施路径:一是依托甬西科创大走廊,加快推进余姚智能光电小镇建设,充分发挥舜宇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育一批高质量配套企业;二是建设半导体金属溅射靶材基地,推动芯片金属导线靶材研发与产业化;三是依托余姚制造业优势,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深入推进技术融合应用。余姚光电信息产业发展路线如图3-2所示:图3-2 余姚光电信息产业发展路线图 3、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家电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着力打造成省内领先的智能家电设计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智能清洁电器。重点发展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吸尘器、高端扫地机等清洁电器,以智能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质量、可靠性和工业设计水平,实现中高端产品成为主流,提升高端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智能厨房电器。加强智能厨电的防二次污染、抗菌抑菌、安全环保、过滤膜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帅康集团引领,着重开发油烟机、燃气灶、电热水器、壁挂炉、智能饮水机、健康水设备、一体化净水系统等高端产品。——智能家电配件。重点发展家用空调、高效自适应空气源热水器、随室温变化自动调节风力的电风扇、声控取暖炉等数字智能电器及其配件。实施路径:一是围绕产品智能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节能智能型和网络化的家用、商用电器,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鼓励企业向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方向发展;二是依托低塘品牌家电产业园、慧聪家电产业新城等载体,加快家电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转型,打响厨电、清洁系列等智能化家电产品品牌。余姚智能家电产业发展路线如图3-3所示:图3-3 余姚智能家电产业发展路线图 (二)全力培育五大百亿产业聚焦新材料、机器人及集成、节能环保、精密模具和高端专用装备五大百亿产业,重点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1、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重点:——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发展光电信息材料,增强石英系列光纤及光纤预制棒、蓝宝石晶体及衬底材料的生产能力,提升光导纤维、光纤等产品技术含量,加快双包层掺镱光纤、耐高温光纤、多芯光纤、超低损耗光纤、光敏光纤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高端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强、高导、高硬度、高精度、无(低)氧、无铅及高洁净环保、超耐磨、耐腐蚀等新型高端铜合金材料,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关键基础零部件、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推进铜、铝、钽、钼等有色金属溅射靶材的产业化;培育高纯钛、钛合金材料和增材制造用钛粉体材料,中子慢化剂用等特种铍材。——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提升传统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及高温尼龙、阻燃增强尼龙、玉米塑料改性、可降解塑料改性、聚乙烯塑料(PE)管件等技术与工艺水平,实现纳米改性塑料的规模化应用;重点开发汽车、电气电子、高端装备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强橡胶、黏胶、氟材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实施路径:一是以培育新材料特色产业链为核心,依托宁波新材料(余姚)产业基地、中意宁波生态园、电子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培育产用协同良好、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二是重点研发推广高效杂铜冷料熔化技术、复合板带技术和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技术、大数据全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实施一批新材料重点项目;三是围绕新材料产业,加快完善新材料研发检测中心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余姚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如图3-4所示:图3-4 余姚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 2、机器人及集成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及集成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初步形成“机器人余姚造”的区域品牌,建成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重点:——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大力推进精密传动装置、液气密元器件、复杂精密模具、特种电机、特种铸锻件、高强度专用紧固件等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机器人整机。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消费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方面大力发展装配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消费服务机器人方面重点发展医疗健康、康复治疗、旅游休闲、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重点发展基于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先进制造工艺集成的专用智能化成套装备,实现工程化应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孵化、产品中试和产业化应用,提高系统集成应用技术水平,形成具有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支撑能力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商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实施路径:一是充分利用余姚智能经济先行区建设的先发优势,加快机器人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独角兽企业为创新动力、行业标杆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补充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带动产业链创新发展;二是以机器人小镇为核心,布置一批产业载体,实现产业前瞻性技术开发及成果转移;三是围绕打造“关键技术—机器人及集成产业—行业应用”的产业体系,布局一批战略性机器人产业化应用重大项目;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研发、服务支持。余姚机器人及集成产业发展路线如图3-5所示: 图3-5 余姚机器人及集成产业发展路线图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拳头产品,力争成为省内富有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集聚基地。发展重点:——半导体高效节能照明。重点发展环保型、高亮度固体半导体照明产品,加快开发应用于隧道、道路等性能要求高、照明时间长的功能性半导体照明定型产品,以及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同时推动向LED芯片制造、封装延伸。——高效节能电机。重点发展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直驱力矩电机、机器人关节电机、永磁直线电机等高效电机产品,支撑并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实施路径:一是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化;二是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下一代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与设备的研究与攻关开发,实现太阳能和风电转化效率、功率大幅提高;三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精密模具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精密模具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着力打造省内领先的高端模具产业基地。发展重点:——大型高端模具。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家电、塑料制品等传统制造业模具向大型、精密、复杂、多功能高端复合模具和高速多工位级进模具发展。——高精密模具。重点发展汽车及家电配套的大型精密模具,国际市场需要的精密模具以及集成电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精密模具。实施路径:依托余姚“塑料之乡、模具王国”的产业集群优势,推进模客小镇建设,积极部署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检测、标准、设计、研发平台,提升带动模具产业链和创新链。5、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着力打造省内重要的注塑装备产业集聚基地。发展重点:——先进文化器械。重点发展先进舞台器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提升舞台机械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加快完善“设计+制造+安装+售后”集成总承包业务经营模式,培育国际知名舞台器械整体方案解决商,成为国内领先的先进舞台机械产业基地。——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永磁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专用磁体、医用超导磁体等精密医学影像设备。——高性能模塑装备。引导企业加快应用精密成型技术、感应加热技术、伺服节能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精密度、高复杂性大型注塑机、专用注塑机等。实施路径:一是顺应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推广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推进产业智能化转型;二是积极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面对当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浪潮,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五金、电动工具及工具量、橡胶及塑料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1、五金产业发展目标:形成区域产业品牌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优势企业,努力将余姚建设成区域集聚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物流辐射健全、企业协作紧密的五金智造基地。发展重点:——日用五金类。重点发展适用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性餐具炊具;具有个性化明显的剃须刀。——机械基础件类。重点发展具有“高、精、尖”特性的轴承和汽摩配件。——建筑五金类。重点发展符合现代社会时尚审美观的水暖洁具;中高档耐用紧固件和锁具。实施路径:一是充分发挥余姚市中国五金制造基地的区位品牌优势,加大对已有品牌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品牌。帮助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形式打造新兴品牌。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做优做强。2、电动工具及工量具产业发展目标:将余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工具及工量具制造业产业基地。发展重点:——高档电动工具。重点发展高档园林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电动工具核心配件等。——精密工量具。重点发展高精度量具、激光测距等精密工量具,扎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聚集度。实施路径:一是推动电动工具及工量具产业向功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通过电子控制、软件技术、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技术融合;二是加速节能产品研发,增强产品的创意度,拓展市场空间。3、橡胶及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目标:将余姚建设成为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橡胶产业基地和“改性塑料之都”。发展重点:1——新颖塑料制品。重点发展高端化妆品、文具等塑料礼品包装、高性能聚氯乙烯型材管件、高端功能性塑料薄膜;加强家用电器塑料配件、汽车塑料饰件和轻量化零部件、光电产品结构件等新型和高端塑料制品的开发。——高端橡胶制品。大力促进环保型、安全型、节能型、高性能、多功能、高价值的高新橡胶制品的突破。重点发展高性能汽车用胶管、传动带、密封圈垫等。推进感光、抗震、导电等高性能橡胶制品开发。——橡塑新材料和装备。重点加强多功能、高性能橡塑新材料及助剂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发展特种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多功能塑料合金复合材料、绿色环保增塑剂及功能性热稳定剂等新型橡塑制品。实施路径:一是完善橡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橡塑新产品领域,拉长和延伸产品价值链,实现“高端”和“两端”扩张。二是深化“机器人+”行动,重点加强对注塑、压制、成型、密炼、硫化、仓储等重点工序机器换人,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橡塑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低附加值的橡塑制品发展,巩固废塑行业专项整治成果。

详情